Quantcast
Channel: 陈建武汉字歌的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4

[转载]繁简易错字一览表

$
0
0
原文地址:繁简易错字一览表作者:王忠勤
繁简易错字
一览表

    干:(干)涉,(乾)燥,(幹)部;

    后:(後)面,皇(后);

    系:(系)统,關(係),维(繫);

    历:(歷)史,日(曆);

    钟:時(鐘),(鍾)意;

    板:老(闆),木(板);

    表:手(錶),外(表);

    丑:(醜)怪,子(丑)寅卯;

    范:模(範),(范)仲淹;

    丰:(豐)富,(丰)采;

    刮:(颳)風,搜(刮);

    胡:(鬍),(胡)鬧,(胡)亂;

    回:(迴)旋,(回)頭,(回)報,(回)族;

    伙:(夥)計,團(夥),(伙)食,(伙)房;

    姜:生(薑),(姜)子牙;

    借:(藉)口,(藉)題發挥,(借)錢;

    克:攻(剋),(克)勤(克)儉,千(克);

    困:(睏)倦, (困)苦,圍(困);

    漓:(灕)江,淋(漓);

    里:表(裏)不一,這(裏),(里)程,

    鄰(里);

    面:(麵)粉,當(面),表(面),反(面);

    蔑:污(衊),(蔑)視;

    松:(鬆)散,(松)樹;

    咸:(鹹)菜,老少(咸)宜;

    向:風(嚮),(向)前走,方(向);

    余:業(餘)愛好,(余)(注:代詞,我);

    御:抵(禦),(御)驾親征;

    云:(雲)彩,(雲)南省,子曰詩(云);

    致:細(緻),(致)敬,(致)力;

    制:節(制),(制)度,(製)造;

    准:(準)則,瞄(準),(准)許;

    辟:復(辟),開(闢),精(闢);

    虫:昆(蟲),毛(蟲),長(虫);

    党:(党)項(注:族姓),(黨)員;

    斗:車載(斗)量,煙(斗),北(斗)

    星,(鬥)牛士,(鬥)智(鬥)勇;

    谷:五(穀)雜糧,稻(穀),山

    (谷),進退維(谷);

    划:(划)船,(划)得来,刻(劃);

    几:茶(几),(幾)乎,(幾)個;

    家:(傢)具,(家)庭,科学(家);

    据:占(據),(據)點,凭(據),拮(据);

    卷:風(捲)殘雲,讀書萬(卷),試

    (卷);

    了:(了)卻,受不(了),(瞭)解、一

    目(瞭)然;

    仆:前(仆)後繼,(僕)人,公(僕);

    曲:彎(曲),戲(曲),(麯)酒;

    舍:(捨)棄,施(捨),宿(舍);

    台:天(台)(注:山名、地名),兄 

    (台)(注:稱呼),亭(臺)樓閣,

    舞(臺),寫字(檯),(颱)風;

    吁:長(吁)短歎,呼(籲);

    折:奏(摺) ,(折)本,(折)斷;

    征:遠(征), (徵)召,象(徵);

    发:(發)達,頭(髮);

    复:重(複),繁(複),(複)雜,(復)

    查,(復)習;

    汇:(匯)合,(匯)款,(彙)報,詞(彙);

    获:捕(獲),(獲)得,收(穫);

    尽:(儘)管,(盡)力,前功(盡)棄;

    苏:江(蘇),(蘇)维埃,(甦)醒;

    团:(團)结,(團)體,師(團),(團)

    員,湯(糰),飯(糰);

    须:必(須),(須)知,胡(鬚);

    脏:肮(髒),內(臟),五(臟)六腑;

    只:(隻)言片語,一(隻),(衹)不

    過,(衹)有。

繁简混搭几时休
为了汉字的纯洁性思考之三
袁 鸣

    “松禅居士”写成了“鬆禅居士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岳陽”写成了“嶽陽”。 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影”字的篆书应为“景”,“暮”字篆书“莫”,“栖”字篆书“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斗方精品展。

    “金石篆刻院院长”所书50个字的贺展作品中,错10个字:

    “浪”右边是“良”非“艮”;

    “陽”右边是“昜”非“易”;

    “秋”右上如用日,下边不该是火,此为古篆书省笔写法,不适用隶、楷书中;

    “壶”非“壸”,此二字不是一个字;

    “笑”下为“夭”非“天”;

    “杨”右边是“昜”非“易”;

    “慎”右边是“真”非“貞”;

    “看”,睎也,从手下目。此作中“看”字首画左拐,也是错字;

    “雄”、“临”二字亦有问题。

    出处:“如意金城”甘肃当代20人四条屏艺术展。

    “雲”写成了“云”;“晴”多了一横。

    出处:某书法院校毕业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儿”写成了“兒”;“男”写错。

    出处:某书法院校毕业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颱风”写成了“臺风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名家手札展。

    “七月既望”写成了“七月既忘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鬓首”写成了“鬓首”。

    出处:某书法院校毕业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水滨”写成了“水滨”;“”写错。

    出处:某书法院校毕业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禅”写成了“衣”字旁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幽篁裏”写成了“幽篁里”。

    出处:某书法院校毕业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小蘋初见”写成了“小苹初见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“玉壶买春,赏雨茅屋。”写成了“玉壶买雨,春赏茆屋”。

    出处: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。

    错字无小事,仅举一例:1935年5月初,蒋介石与冯玉祥、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。拟定作战命令时,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“沁阳”的“沁”多写了一笔,成了“泌阳”,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,与沁阳有千里之遥,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后赶往泌阳,结果贻误战机。一字之差,导致冯、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。

    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屡见不鲜,让人惊呼今日书家修养直线下降,不可思议之极。呼声很高,却从不见效。

    若要对症下药,必须对“病源”详加分析,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大而化之地谓之错别字,实际上主要有三种情况:一是错字,生造、增减笔画以至于错讹;二是别字,同音相近,张冠李戴;三是繁简并用,可进一步区分:一是繁简字出现在同一件作品中;二是简化字还原成繁体字时,对“多合一”简化的一知半解,闹出很多笑话。当然,书家本身有无法推卸的责任。普通大众出错或许情有可原,作为整天和汉字打交道的书家,就很不应该了。但是,整体上的简化字氛围无疑也是原因之一,成了习惯,出现繁简混用和还原错误几乎难以避免。

    这些“问题”在古人那里是不存在的,专属“今人的问题”。除简化字还原时出错,还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:一是不知写什么好,常常为抄古诗还是自作诗纠结,自知自作诗水平不够,问题更多。古人想写什么拿起毛笔就有,而今人是有一个应酬任务来了,拿着毛笔到处找内容。实质上揭示了书写习惯的差别,需要关注“日常书写”。二是“底线”问题。古今所面对的评价不同,古人作品是水平高低的问题,今人则要面对“是不是书法”的问题,有根本区别。不断地突破底线,大量的反书法、非书法出现,实质上揭示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,首当其冲的仍然是汉字书写。日常书写不用多言,那些类似“现代书法”等反书法和非书法现象,本质是以肢解和解构汉字为前提和代价,出现非驴非马的杂交品种。实际上与汉字和书法根本不沾边,却盗用书法名义。

    由上述问题来看,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书家的个人修养,而是汉字的现在和未来。世界上从未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,存在繁简两套文字体系,“用简识繁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。繁简并存增加了太多成本,出现还原上的“混乱”,极不严肃。时过境迁,扫盲和电脑输入皆非繁体字的“瓶颈”所在了。而要彻底地废除繁体字,根本不可能,因为历史无法隔断,数以万计的古籍都是繁体字。现在普遍使用简化字,使得很多文史哲专业人员已经无法顺利地阅读古籍。文字的简化或是一种趋势,但是所依赖的是文字的内生力而不是外在强力,有人认为,从甲骨到金文到小篆很明显,书体和字体有根本区别,不可一概而论。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体演化终止,苏轼等人格外关注书写的价值,出现了“尚意”书风。所以说,个中原因极其复杂,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诸多话题。

    不管如何,对于汉字要有足够的重视。许慎《〈说文解字〉叙》有言:“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。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。”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4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