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趣横生筷文化
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,中国的筷子独具风格。
关于筷子的起源,一直要追朔到商代之前, 有文字记载则始于先秦。当时的文献中称筷子为“箸”或“挟”,隋唐时则把筷子称为“筋”。因为“箸”音同“住”,有“停滞不前”之嫌,为行船人和外行人的大忌, 为取吉利,后人便反其意而用之,改“箸”为“快”, 宋以后又在“快”字上加上一个“竹”字头,从而写作“筷”,并延传至今。
几千年的用筷史,形成了中华独特的“筷文化”。
其一是制作技术越来越精巧,用料越来越金贵。 早在两千多年前,贵族们已经使用铜和象牙制作筷子, 唐代以后,用料更精,选用金、银、楠木、 乌木等数百种原料制作筷子。筷子上的装饰图案也日新月异,有烙画、锒嵌、饰物等等技巧, 小小筷子上积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。成为收藏和博物馆内的一支奇葩。
其二是成为文人骚客吟咏的珍物:
以筷为谜:
兄弟双双,身子细长,只爱吃菜,不爱喝汤;
眠则同眠,起则同起,贪如豺狼,脏不入已;
哥俩一般大,见面不说话,说话就顶嘴, 顶嘴就打架。
以筷为诗:
殷勤问竹箸,甘苦尔先尝,滋味他人好, 尔空来去忙。
笑君摄取忙,送入他人口;一世咸淡中, 能知味也否?
以筷为联:
玲珑自竹制来,古今饮誉神州萃;
典雅自筷托出,中外扬名世界钦。
其三是成为耿直诚信的象征:
以筷喻人:
筷子外形直而不屈,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。 据《开元天宝轶事》载, 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环,表彰他的耿直,以筷象征人格。
其四是成为筹谋策划的卜具
以筷为卜:
用筷子筹划谋事,问卜吉凶,成为古人一术。 如汉代名将张良,曾用“借箸”为刘邦筹划消灭项羽的战略;韩凝礼用筷子预卜唐玄宗平叛的前景等等。
其五是成为喜庆的道具
以筷成俗:
在我国民间文化中,筷子还有多种功能。比如, 为神仙、祖先供酒饭,筷子要垂在饭碗头上, 以示恭敬。南方一些地方嫁女时,要在新娘上轿时, 在轿前丢一把筷子;闹新房时,要将整扎红筷子穿进窗户, 然后唱《筷子歌》、跳《筷子舞》等以示庆贺与祝愿。
两根小竹棍,在五个手指上,自由运动,随心所欲,可以任意夹起大至饺子、包子、油糕等大块食品, 小至米粒乃至细如发丝的菜丝和粉条。 这的确是一种艺术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、 美藉华人李政道博士说得好:“简易的两根竹筷,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,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,手指做不到的,它能做到。 ”西方人则更把筷子与“东方文明”联系起来, 把中国人的聪明能干与筷子联系起来,形成了“筷子崇拜”。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, 周总理在杭州为他举行了宴会,餐中尼克松使用过的一双筷子, 被加拿大一名记者“抢去”珍藏了起来,奇货可居, 据说现在已经价值上万美元了。
目前“筷子热”正方兴未艾。 正在从东方的日本、朝鲜、越南向西方推进。